
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孩子的自制力是靠遺傳嗎?還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自制力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河南軍事夏令營小編在下面列舉了一些方法:
1. 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不斷獎勵孩子的自制力
當然你也許聽說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此可見學齡前的孩子需要作出兩種選擇,或者這時在吃掉棉花糖或是等一會然后吃掉兩個。看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在日后顯示出更好的表現(xiàn)和更高的成就。他們在學校表現(xiàn)更好,而且也不易對煙酒上癮。
而研究者重復了這項研究,不過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她認為實驗結果可能取決于孩子的期望值。如果孩子遇到大人不守信用的情況,或者學校對于獎勵的分配不公平,那么他們還會耐心等待假想的獎品嗎?Kidd 在這個實驗中驗證了她的想法:只要有幾次失望的經(jīng)歷就會讓孩子放棄延遲滿足。
在隨后的研究證實,我們是否愿意等待取決于我們?nèi)绾慰创L險和可能得到的回報。如果孩子不信任那些許諾獎勵的人,那么他們不會延遲滿足。所以,想要培養(yǎng)孩子自制力,家長應該怎么辦呢?那就是家長許諾獎勵孩子,并嚴格兌現(xiàn)承諾。
2. 讓孩子休息一會
如果讓人連續(xù)完成兩件事情,每件都需要很強的自制力,那么第二件事往往做得更差。這是為什么呢?
一個比較流行的解釋是,自制力會慢慢被用盡,我們就沒有能量繼續(xù)工作了。另一種解釋,由 Michael Inzlicht 和同事在2014年提出,我們的大腦會在苦差事和尋找簡單的獎勵之間尋找平衡。如果能休息一會,玩耍或是放松,我們的效率就會更高也容易發(fā)現(xiàn)更多機會。
不管哪種解釋正確,結果都一樣。如果你讓孩子從一件費力的工作中立刻轉入另一件工作,那么他們的自制力就可能變差。讓孩子休息一會,他們會重新“充電”,而且這也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研究顯示,如果課程更短并且課程之間可以休息,那么孩子會學得更快。
3. 把“必須讓孩子做的事”變成“孩子想做的事”
課堂上常常有不愿合作的孩子,他們往往會讓老師頭疼,這些學生是自制力差的典型。但如果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玩游戲,他們就能一直保持精力集中,并可以堅持很久。這說明孩子并不缺乏自制力,而是缺乏動力。孩子要在必須做的事情中找到樂趣,這就是他們需要得到幫助的地方。
成年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的樂趣,他們也知道用消極態(tài)度做事只會讓事情更糟。但是孩子不會這樣,尤其在大人沒有做好榜樣時。
把一件無聊的事變成游戲一樣的趣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對孩子觀察。但從很多老師的經(jīng)驗來看,這是值得付出的。也許這就是打敗“自制力疲乏”的關鍵。如果能幫助孩子在學習找到樂趣,那么學習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4. 灌輸正確的心態(tài),應對挑戰(zhàn),從失敗中學習
很多人認為智力和才能來自遺傳因而不能提高。當這些人失敗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無助并放棄。與之相反,認為智力和才能可以塑造的人則有更強的恢復力。他們更有可能接受挑戰(zhàn)并從錯誤當中學到東西。
通過小心地向孩子反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這種恢復力以及決心。實驗顯示,夸孩子的品質使他們發(fā)展出錯誤的心態(tài)。而一般的批評也會有同樣的作用(如,你讓我很失望)。更好的方法是表揚孩子的努力,以及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方法、策略(比如“你還能想到其他方法嗎?”)。
5. 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對于孩子的負面情緒,大人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家長會不屑一顧(“沒必要傷心”);有些則斷然否定(“別哭了!”)。這些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幫助,因為家長沒有教育孩子如何進行自我調節(jié)。相反,如果家長能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表現(xiàn)出同情心以及討論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這樣孩子就能從中受益。
許多研究人員認為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制力。研究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孩子童年中期如果是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孩子更有可能發(fā)展出挑釁性的行為,成為街頭小混混一類的人,另外一種極端條件的孩子雖然不像上一種孩子表現(xiàn)得那樣糟糕,但依然沒有較好的自制力。其他研究表明,經(jīng)常體罰對孩子的自制力也會起到阻礙作用。
河南軍事訓練營專家表示培養(yǎng)強大的自制力需要家長的耐心參與,從而在此可換來的將是孩子更遠大的前途。


閱讀上一篇:我們?nèi)绾斡幸庾R的消除孩子的心頭仇恨?
閱讀下一篇:河南軍事夏令營適合女孩子參加嗎?
關注微信公眾號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