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一:朋友越多越好
我們知道,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固定交往朋友有多重要。孩子如果一個朋友也沒有,這固然是不正常交往狀態(tài),但如果孩子有太多朋友,但友誼卻不能夠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問題。能維系較長時間的友誼,即使您孩子只有一個朋友,您也不必太擔心。好習慣夏令營>>>
誤區(qū)二:孩子大聲說話,能給人開朗感覺,這就是“會交際”
大聲嚷嚷并不比用溫和口吻說話更有說服力。孩子與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礎(chǔ),如彼此真誠對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玩在一起等。在孩子交往中,能不能維系友誼才是問題關(guān)鍵。
誤區(qū)三:孩子還小,禮貌不周沒關(guān)系
孩子待人接物態(tài)度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他的人際關(guān)系。講禮貌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您的孩子越早擁有禮貌態(tài)度,他就越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qū)四:認識新朋友才是“交際”
孩子的“交際”不是成人的“公關(guān)”,認識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諧相處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讓孩子學會和家人和諧相處是他人際交往的基礎(chǔ)。
誤區(qū)五:孩子應該和“聰明”的孩子交往
有時候會聽到一些父母這樣訓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們希望孩子結(jié)交“聰明”的小朋友,這些家長認為“聰明”就是學習好,例如識字多或英語說得好。
其實,這些家長在無意中也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聰明”就是學習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學習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別人付出同情心。
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和強項。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個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別人的長處仍是值得去學習的。除了學習上“聰明”,對人有禮貌、能替別人著想等好的品質(zhì)也應該學習。上面的測試題中還提到,孩子應該對處于弱勢的人(如乞丐、流浪漢)表示應有的尊重,一個從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對弱者付出愛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別人接受。
誤區(qū)六:家長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長在孩子交往問題上表現(xiàn)得比較好面子,有時會擔心孩子不會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好習慣夏令營>>>
閱讀上一篇:9大招教你培養(yǎng)孩子情商
閱讀下一篇:智新超越教育夏令營亮點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