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學生夏令營小編表示,當今父母要指導孩子閱讀,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能從閱讀中受益,父母首先要正確地看待閱讀。在對閱讀的認知上,父母容易存在以下幾個誤區(qū):
1、閱讀就是識字
在具體語境中更容易記住生字、生詞,這是學習語言的一個常識。無可否認,閱讀當然是識字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很多父母認為閱讀就是為了識字。事實上,早期閱讀絕不僅僅等于識字,簡單將二者等同起來是錯誤的。
現(xiàn)今的孩子生活環(huán)境比較單調,比如很多城里的孩子已經(jīng)不知何為大自然,他們沒到過山川田野,沒見過家禽牲畜;而農村的孩子見識也非常有限。在我們還無法“行萬里路”的時候,就從“讀萬卷書”做起吧。好的圖書包羅萬象、趣味性強,早期閱讀是孩子了解生活、認識世界,以及促進健康人生觀形成的有效途徑。
2、這書你看不懂
在書店、圖書館常常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孩子喜歡上一本書要求一讀時,家長嚴肅地告訴他:“這書你看不懂,換一本吧!”或者干脆直接把孩子帶離。其實這是不當?shù)淖龇?,如果孩子對一本書感興趣,證明這本書有吸引他的地方,孩子“看得懂”其中的某些內容。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家長又不是孩子,怎么知道孩子不懂呢?這么說可能很多家長不服氣,那么怎樣叫讀懂?孩子讀出來的感受和我們預期的一樣就叫讀懂嗎?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主觀、專制的想法。“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該允許甚至鼓勵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其實有時我們成年人從書中讀出來的東西是世故的、扭曲的,而孩子讀出來的卻是純潔的、美麗的。孩子的認識常常令我們成年人汗顏,這時我們應該勇于向孩子學習,而不是強加阻止,把孩子對學習的探索興趣扼殺掉。
3、讀課外書影響學習
給孩子“減負”的呼聲喊了好多年,不能說一點效果沒有,但無論官方、學校還是家長都心知肚明,學生負擔重的根源在高考,在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說是不公布孩子的考試成績,可是很多家長都在向老師打聽:我家孩子到底能排多少名?雖然大部分家長都承認多閱讀對孩子是有好處的,但真正支持和鼓勵孩子讀課外書的就不多了。原因只有一個:課業(yè)重,沒時間,讀課外書影響學習。有的孩子對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很著迷,家長就憂心忡忡。
其實,雖然我們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但在家長的能力范圍內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卻很簡單,那就是告訴孩子只要完成作業(yè)就可以自由讀書。當孩子經(jīng)過努力后坦然、愜意地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時,會讓閱讀的快樂大大增加,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控能力。
4、閱讀只能提高語文成績
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家長都認為,閱讀是語文這一門課程里的事情,讀得再好也是僅僅能夠提高語文的成績。接觸了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閱讀絕不僅僅是語文科目的項下內容,更是影響其他科目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智力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而孩子的智力取決于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又來源于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構成學習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因此,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學習水平高低的先決條件和關鍵因素。說得再簡單一些,無論是哪一門課程,如果理解能力差就聽不懂老師講課,做練習、考試時就讀不懂題,那么成績怎么能好?而理解能力從何而來?答案是:閱讀。
5、讀過的書就不要再讀了
有時在圖書館還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孩子非要借一本看過的書最后被家長阻止,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有些書讀一遍是不夠的,或者說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啟示。好作品需要讀者參與,認知能力、性格習慣、經(jīng)驗閱歷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人讀同樣的作品或者同一個人讀同一部作品,都會有不同感受。對于孩子來說,熟讀有助于對文章透徹理解和融會貫通。尤其是幼兒,他們的閱讀特性就是重復閱讀,喜歡讀同一本書,讀很多次都不厭倦。“重復閱讀”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讀”的重要過程,讓孩子在這些“已知”上,學習字體、格式符號、故事題材等與閱讀有關的事。
蘇軾有過一個關于讀書的經(jīng)驗之談,叫“舊書不厭百回讀”。經(jīng)典不怕反復閱讀,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家長不必刻意計較自家孩子一共讀過多少本書,最重要的是他從書中獲得了什么,一本書讀一百遍而從中領悟出人生道理,那也是值得的。
6、以后再讀來得及
很多父母覺得讀書什么時候開始并不那么重要,小時候學習任務重,課外書可以以后再讀。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孩子出生后幾年接觸到的事物是會影響他一生的。為今后的人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除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閱讀。
孩子開始閱讀的時間點及頻率影響著孩子日后的語言表達能力。國內外研究都顯示,越早開始親子共讀及每周親子共讀頻率愈高的孩子,語言發(fā)展明顯優(yōu)于較晚開始共讀、讀得次數(shù)較少的幼兒。從零歲開始親子共讀,可奠定孩子一生的閱讀習慣、興趣與基礎。
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有44% 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 左右的天才女童,在5 歲之前就開始閱讀了”。早期閱讀是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專注力、創(chuàng)造力和感悟力的重要途徑。這里有一個習慣養(yǎng)成問題,很多成年人一讀書就會頭疼,就是因為從小沒養(yǎng)成閱讀習慣。此外還有一個“童子功”的問題,有些書是我們讀過之后會受益終生的,如古典詩詞、國學名著等,小時候讀這些書記住的東西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成年后想學點什么、背點什么可能越來越難,因為我們的心不純凈了,雜念多了,記憶力也退化了。所以,讀書還需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