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讓咨詢顧問主動聯(lián)系你吧!
孩子叛逆,是讓父母們最頭疼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孩子總說“不”,當孩子對我們的所有要求都頑強抵抗時,當我們對孩子無計可施時,我們通常脫口而出:“這個孩子太叛逆了!”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上海西點夏令營老師表示父母又該如何從其中找到教育機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呢?
“叛逆行為”和“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會高估自己能力
在發(fā)展的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叛逆行為”,但這并不代表孩子處于叛逆期。
比如,六七歲的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往往會變成“為什么”先生——不停地問“為什么”,并且一副“你不說個清楚,我就不照著做”的架勢。當父母們無法回答他們的每一個問題時,就會覺得孩子像小魔頭一樣難纏。
但實際上,孩子的這些行為只是一種獨立意識的萌芽和發(fā)展,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這時,他們顯得比任何一個時期都強調自己的意見和價值,希望從父母那里獲得尊重。
而“叛逆期”是指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孩子會快速集中地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和能力,并且通過與周圍環(huán)境的抗衡顯示自己的價值。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會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別人的力量,這些特點和表現(xiàn),需要父母客觀地認識和對待。
關鍵的9歲與12歲:12歲才是真正叛逆期的開始
我在大量的實踐研究中發(fā)現(xiàn),9歲也就是處于三四年級的孩子,會出現(xiàn)更多的“叛逆行為”。在經歷過幼兒時代的敏感期后,這是他們再次強調“自己”的開始。我們通常把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前逆反”。
通常來說,12歲才是真正叛逆期的開始,雖然有些孩子由于性格等原因會表現(xiàn)得比較溫和,但這并不代表孩子的內心沒有激蕩,更需要父母細致的觀察。
這個階段,孩子對于自己的隱私、權利、意見都非常敏感。父母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會突然鎖門,會要求父母進自己的房間要先敲門,會開始注意外形,會不愿意透露好朋友的信息。
除此之外,孩子們會抗拒早已和我們形成的身體接觸的習慣,他們會躲閃父母的擁抱和一些親密動作。叛逆期的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特別強調自己的價值和意見,“憑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成為了他們的口頭語。
歡迎叛逆期的到來: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最佳機會
和父母們對叛逆期的頭疼不已的態(tài)度不同,我非常期待孩子叛逆期的到來。因為這是一個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最佳機會,同時也是健全孩子思考模式的最佳時刻。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猬,渾身上下都是讓大人們“禁止前進”的標簽,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非常渴望獲得尊重和愛。所以,我們需要用更聰明的方法走進他們的內心。
無論對于出現(xiàn)“逆反行為”的兒童,還是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建議父母都可以這樣做:首先,一定要冷靜下來。孩子的突發(fā)行為會很多。無論他們如何蔑視我們,我們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焦躁打敗,要保持冷靜,甚至可以云淡風輕地問孩子一句:“你確定嗎?不再想想?”這會讓孩子們冷靜下來。其實,“父母的權威”這頂帽子常常會讓我們變得敏感,會難以接受孩子的質疑。實際上,當我們能夠允許孩子質疑時,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尊重。
上海西點夏令營老師提示: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需要知道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我們需要分辨“叛逆行為”和叛逆期,我們更需要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如何愛,如何幫:區(qū)分父母、孩子及孩子成長的需求
作為父母,首先要區(qū)分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孩子成長的需求。只有區(qū)分清楚這三者,才能設立明確的目標,才能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也才能讓這三個需求變成一致。
具體言之,需要將解決方法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承認和尊重、科學認識、研究和體會。
“承認和尊重”意味著,首先要承認孩子的獨立性,并尊重孩子的自身需求,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們的復制品。
“科學認識”意味著,教育是一門科學,不能僅憑經驗。父母們需要了解成長規(guī)律,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心理、生理、能力發(fā)展的特點和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判斷孩子成長的需要是什么。我曾花了6周時間來觀察一個“沖突型”的孩子,當任何其他孩子靠近他都會讓他產生揮臂阻擋行為。這個肢體動作是一個防御動作,卻被很多人誤讀為攻擊行為。進一步了解之后,我還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兩年前曾受到過他人攻擊,心里留有創(chuàng)傷。因此我得出結論:這是一個防御型的孩子。而父母和學校老師卻將其定性為攻擊型。如果對一個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的判斷是錯誤的,那么所有的建議和方法都是錯誤的。
“研究和體會”意味著,不僅要研究孩子的行為,還要研究周圍環(huán)境,更要體會孩子的內心。
周圍環(huán)境往往能帶來解讀孩子行為的密碼,6歲以前的孩子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因此要多觀察和研究周圍環(huán)境。
太多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和掙脫,實際上是他們想投入社會的懷抱。但很多父母因對社會負面影響有所擔心,他們會減少或回避孩子與社會的關聯(lián),勢必會加劇孩子們的逆反。
父母能為青春期孩子做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就是成為孩子和社會之間的橋梁,幫助孩子逐漸了解這個社會。比如,“職業(yè)”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它可以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橫向比較,也可以縱向思考。讓父母有機會聊聊自己的成長、工作、收獲和錯失。在孩子感興趣和需要的話題上,增進親子間的了解。
“CCTC”帶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渠道、機會、信任和訓練、評價
孩子到青春期不再愿意和父母溝通,令父母很發(fā)愁。有一個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方法——“CCTC”,分別對應的招數(shù)是:Chanel(渠道)、Chance(機會)、Trust&Training(信任和訓練)、Comments(評價)。
渠道主要指與孩子溝通的獨有方式,并且應該是長期穩(wěn)定的溝通默契。我靠近孩子的秘訣是:握手、擁抱、親吻。
機會主要指孩子成長的機會。作為父母,不僅要探求孩子成長中需要怎樣的機會,還要主動為孩子去創(chuàng)造機會,進一步為孩子搜索資源和提供方法,讓他實現(xiàn)自己的需求和目標。
信任不僅是要信任孩子的能力,更要信任孩子這個人。很多孩子抱怨“我媽總催我寫作業(yè)”,其實催促行為本身就代表著不信任,會招來反感和逆反行為。但“堅持訓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和孩子們一起設置合理的目標,更要提供科學的方法讓他們能真實有效地達到目標。其中,父母的耐心和等待尤為重要,因為孩子們需要時間。
評價,首先要對孩子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給出明確結果,無論輸贏都要給出明確答案,要讓孩子自己清醒認識結果。其次,對這一結果和實現(xiàn)方法給予具體分析,包括認可、表揚、批評和鼓勵。
上海西點夏令營老師提示:有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孩子們其實并不害怕批評,只害怕指責。其實,批評是對事不對人,而指責則上升到人格判斷。如果父母說的孩子都不愛聽,可能就是在言語之中不自覺地就上升到人格評判了。正確的批評孩子是可以接受,也能令他們更好地進步。
閱讀上一篇:你是否也在為選擇夏令營上犯難呢?
閱讀下一篇:上海西點國慶回爐軍官特訓夏令營已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