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現(xiàn)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的郭沫若相信大家都是熟知的,雖然郭沫若已經(jīng)離世,但是郭沫若故居卻是大家紀念郭沫若最好的見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郭沫若故居遺址,希望大家會喜歡上郭沫若故居遺址這個地方。
郭沫若故居是在北京市西城區(qū)的什剎海西面的前海西街的18號,可以說郭沫若故居遺址是郭沫若先生在1963年到1978年之間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最后開辟可就叫做郭沫若故居,在1994年的時候,也成立了郭沫若紀念館,而且在這里還陳列了郭沫若先生生平的文學史學方面的成就,吸引了很多尊敬崇拜郭沫若先生的后輩。
小學生暑假夏令營>>>>>
郭沫若故居在最早的時候是和珅府邸的一座美麗的花園,后來成為恭王府的馬號,民國的時候達仁堂樂家從恭親王后代手中買來郭沫若故居作為宅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郭沫若故居先后成為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和宋慶齡居住的住所。后來在1963年的時候宋慶齡居住了,最后郭沫若遷居到這里,直到郭沫若先生去世。1988年的時候,郭沫若故居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向崇拜郭沫若游客們公眾開放。郭沫若故居遺址的前院中有一棵特別雄偉高大的銀杏樹,也有著“媽媽樹”的享譽,是從著名的大覺寺移過來的銀杏樹苗,而且一直跟隨郭沫若先生搬遷到郭沫若故居。另外郭沫若故居遺址還有郭沫若先生和藹可親的坐像。
郭沫若故居遺址的院子呈現(xiàn)的形狀是不規(guī)則的,郭沫若故居遺址的大門是廣亮的大門,郭沫若故居遺址的前院還有兩座小山,郭沫若故居遺址居住的院落是在院子的北部,是一個二進的四合院,進入郭沫若故居遺址的垂花門后就是是由正房,東西廂房組成的院落,特別的好看,而且郭沫若故居遺址的正房與東西廂房都有檐廊。郭沫若故居遺址的正房有五間耳房,布局是左右分別是兩間,左右各兩間的廂房是三間,后罩房是十間。在郭沫若故居遺址的后罩房和東西廂房分別是生平展,文學成就展還有史學成就展。郭沫若故居遺址的正房保持了郭沫若老先生的會客室、書房和臥室的展示。
小學生暑假夏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