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矛盾對立而存在的。大與小、高與低、長與短、遠與近、美與丑、難與易、好與壞都是相互滋生、相互依靠而存在的。
沒有小也就沒有大,因為小不存在了,大的東西也就成了小;沒有難就沒有易,因為難不存在了,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沒有缺點也就沒有優(yōu)點,因為當缺點不存在的時候,一部分優(yōu)點也就自然成了缺點……
在每一個孩子內(nèi)心中,都有兩棵不同的幼苗在暗暗生長,一棵是善、另一棵是惡。這兩棵幼苗,相互對立而存在,相互依存、此消彼長。
在心田空間有限的條件下,當善的幼苗根深葉茂、茁壯成長的時候,惡的幼苗自然會受到壓制而難以生長;當惡的幼苗根深葉茂、茁壯成長的時候,善的幼苗同樣會 受到壓制而難以生長。哪棵幼苗能夠生長得更快,取決于受刺激的多少。當孩子心靈中的善不斷受到刺激的時候,孩子也就表現(xiàn)得很好,我們通常把這樣的孩子稱作 “好孩子”;當孩子心靈中的惡不斷受到刺激的時候,孩子也就表現(xiàn)得很壞,我們通常會把這樣的孩子稱作“壞孩子”。
“好孩子”不是心中沒有惡,只是惡沒有滋長,“壞孩子”心中也不是沒有善,而是善受到了遏制。
老師和家長如果想把一個孩子培養(yǎng)成好孩子,那就應(yīng)該多用心培育孩子心田中善的幼苗,而少去觸碰孩子心田中惡的種子。因為“除惡”的過程帶有很高的風(fēng)險性, 一方面如果我們操作不當,容易對孩子心靈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如果不具備高超的技術(shù),不能“根除”的情況下,孩子惡的一面受到了刺激而提高了免疫力,這樣反 而刺激了惡的生長。
是不是很多的家長在困惑于:孩子越說越皮、越打越不服、越督促越拖拉、越罵越不爭氣這些事情呢?這就是一次不能根除,而惡的免疫力提高的必然結(jié)果。是因為 教育過程中存在太多的“夾生飯”,一次做不熟,以后就更難了。所以,我一直建議家長在遇到孩子問題的時候,先冷靜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您是否有能力解決?如 果經(jīng)過考慮,自己沒有解決徹底的把握,還不如當不知道、沒看見了。因為不處理,孩子的問題會存在,如果處理不好,問題會嚴重化。這也是《孫子兵法》中“廟 算者勝”的戰(zhàn)術(shù)思想,就是說打仗之前一定先對戰(zhàn)爭的結(jié)果進行廟算,如果通過廟算能夠取勝的仗去打,不能取勝的仗不要去打,此時最好的辦法是“走為上策”, 因為在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去硬打硬拼,很有可能自取滅亡。
在男孩俱樂部過去的很多期活動中,可能家長們還很少聽到過或者看到過我和團隊的老師們批評過孩子、責(zé)備過孩子,也沒有和家長提起過好孩子與壞孩子的概念。 其實,孩子身上的缺點、問題我們早已看的清清楚楚,只不過沒有選擇觸碰孩子心靈的痛點而是采用了“揚善”的方式而已。
改正孩子懶惰拖拉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行動迅速;
改正孩子嬌氣脆弱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堅強獨立;
改正孩子愛打架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與人為善;
改正孩子愛撒謊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誠信;
改正孩子娘娘腔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陽剛之氣;
改正孩子自私孤僻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與人分享;
改正孩子斤斤計較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的心胸豁達;
改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習(xí)慣,我們采用的辦法是肯定孩子做事專注……
在教育界有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yīng)”。哈弗大學(xué)心理教授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xué),說是要進行七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班中選擇了18個班,對班 級里的學(xué)生進行了“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后,羅森塔爾以贊賞的口吻將一份占總?cè)藬?shù)20%的“最有發(fā)展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科任老師,并叮囑他們一定要保 密,否則會影響實驗效果。8個月后,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xué),對那18個班的學(xué)生進行復(fù)試。結(jié)果奇跡出現(xiàn)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xué)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進步, 而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當初那份“最有發(fā)展前途者”的名單只是羅森塔爾教授隨機挑選出來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chǎn)生了心理暗示。在這8個月里,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學(xué)生的能 力評價,老師又將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感、語言、態(tài)度和行為傳染給了學(xué)生,使學(xué)生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熱愛和期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作為老師和家長,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而忽略了孩子的優(yōu)點和進步;整天想著怎樣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而忽略了怎樣守住孩子好的一面, 結(jié)果只能讓我們自己陷入“忙忙碌碌,碌碌無為”的僵局。這種功利之心所衍生出的永不知足的想法,只能讓我們孩子心靈的田野雜草叢生,真正需要營養(yǎng)的幼苗得 不到安靜地成長。
孩子心田里的兩棵幼苗,您在培養(yǎng)哪一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