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0-7-2
現在許多家庭和學校偏重學生智力發(fā)展,只關心身體的健康,忽視了心理健康,導致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輕生現象、攻擊行為,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據統(tǒng)計,全國有心理疾病病人約1600萬,而其中1/3是兒童、青少年。因此,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一、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心理發(fā)生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正處于半獨立半依賴、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被稱之為“心理斷乳期”“青春躁動期”或“成長關鍵期”,而學習的壓力、價值的取向、不良風氣的影響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認識上出現一片“真空”,產生心理障礙。
1、應試教育的弊端。目前,多數學校以分數和升學率來衡量學生和教師,使學生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性。同時,學校和家庭又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健康及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造成膽怯自卑,承受挫折能力不強。當他們的心理素質解決不了現實矛盾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疾病.
2、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演變。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認為“金錢萬能”,沒有精神寄托,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抱負,消極頹廢心理嚴重。
3、 外界信息的耳濡目染。如今已是信息社會,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與方式很多,其中不乏“垃圾信息”,還有身邊的追星熱、黃毒、黑社會暴力等。由于青少年思維活躍,喜歡標新立異,但有限的鑒別能力,有意無意中的耳濡目染,盲目模仿崇拜,不自覺地走向深淵.
4、不良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F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簡單落后,要么過份的嬌寵溺愛,要么信奉 “棍棒之下出孝子”,加之離婚率的升高,單親家庭日趨增多。離異家庭、棍棒之下難以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心理,逆反心理,孤僻性格、自私多疑也就在所難免,一件不順心的事就會使其走向極端。
5、交流傾訴的條件有限。當青少年遇到心理問題時,由于沒有心理咨詢機構,與老師、父母交流的不足1/10,向同學朋友傾訴的占1/3,更多的同學是憋在心里,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來,日積月累,必然產生心理疾病。
6、身體與心理的成長錯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的豐富,青少年的身高、體重、體型發(fā)展較快,但心理年齡并沒有提前,甚至滯后于生理年齡,造成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潤,心理健康卻一天比一天荒蕪,成為心理問題產生的土壤。
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構建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社會各方面應當重新認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教育部門,要制定一套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劃,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2、利用多種形式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如開展心理講座、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利用圖書資料室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等,使他們了解心理學常識,適時進行調查與測試。這既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又能使教育工作做到重點突出,因人施教。
3、進行必要的心理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挫折教育、合作教育等,讓學生明白前進的道路上并不都是鮮花盛開,有時也會荊棘密布。在社會交往中,要懂得友愛互助,學會與人融洽相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諧友愛品質,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4、 要加強法制教育。應當把預防犯罪教育擺在與德、智、體、美同樣重要的位置,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為青少年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睦的家庭會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這只是一個小環(huán)境,我們還應凈化社會大環(huán)境,徹底掃除社會的“黑、黃、毒”勢力,清查電子游戲機室、網吧,讓青少年茁壯成長。
6、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學生從單純的分數中解脫出來,以學生為主體減負增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一、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心理發(fā)生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正處于半獨立半依賴、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被稱之為“心理斷乳期”“青春躁動期”或“成長關鍵期”,而學習的壓力、價值的取向、不良風氣的影響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認識上出現一片“真空”,產生心理障礙。
1、應試教育的弊端。目前,多數學校以分數和升學率來衡量學生和教師,使學生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性。同時,學校和家庭又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健康及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造成膽怯自卑,承受挫折能力不強。當他們的心理素質解決不了現實矛盾時,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或疾病.
2、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演變。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認為“金錢萬能”,沒有精神寄托,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抱負,消極頹廢心理嚴重。
3、 外界信息的耳濡目染。如今已是信息社會,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與方式很多,其中不乏“垃圾信息”,還有身邊的追星熱、黃毒、黑社會暴力等。由于青少年思維活躍,喜歡標新立異,但有限的鑒別能力,有意無意中的耳濡目染,盲目模仿崇拜,不自覺地走向深淵.
4、不良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F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但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簡單落后,要么過份的嬌寵溺愛,要么信奉 “棍棒之下出孝子”,加之離婚率的升高,單親家庭日趨增多。離異家庭、棍棒之下難以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心理,逆反心理,孤僻性格、自私多疑也就在所難免,一件不順心的事就會使其走向極端。
5、交流傾訴的條件有限。當青少年遇到心理問題時,由于沒有心理咨詢機構,與老師、父母交流的不足1/10,向同學朋友傾訴的占1/3,更多的同學是憋在心里,舊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會接踵而來,日積月累,必然產生心理疾病。
6、身體與心理的成長錯位。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的豐富,青少年的身高、體重、體型發(fā)展較快,但心理年齡并沒有提前,甚至滯后于生理年齡,造成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滋潤,心理健康卻一天比一天荒蕪,成為心理問題產生的土壤。
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構建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社會各方面應當重新認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教育部門,要制定一套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劃,在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2、利用多種形式普及心理衛(wèi)生知識。如開展心理講座、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利用圖書資料室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等,使他們了解心理學常識,適時進行調查與測試。這既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又能使教育工作做到重點突出,因人施教。
3、進行必要的心理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挫折教育、合作教育等,讓學生明白前進的道路上并不都是鮮花盛開,有時也會荊棘密布。在社會交往中,要懂得友愛互助,學會與人融洽相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諧友愛品質,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4、 要加強法制教育。應當把預防犯罪教育擺在與德、智、體、美同樣重要的位置,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為青少年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睦的家庭會對青少年成長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這只是一個小環(huán)境,我們還應凈化社會大環(huán)境,徹底掃除社會的“黑、黃、毒”勢力,清查電子游戲機室、網吧,讓青少年茁壯成長。
6、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只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學生從單純的分數中解脫出來,以學生為主體減負增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上一篇:如何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特長班
下一篇:青少年教育中的“三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