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禮儀不應淡忘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率: 發(fā)布: 2014-5-9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時代已經不同,語境也不一樣,當我們讀到祖先對禮的那種近乎驚心動魄的尊崇,會覺得不能理解,但那確實是我們民族經典時代的真實情形,而我們民族也正是以這樣的精神特征而獲得了“禮儀之邦”的令譽。
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介紹,二十世紀以來,傳統(tǒng)價值遭到致命打擊,所謂禮崩樂壞,"禮"首當其沖,具體的禮儀形式,被作為落后、不文明、欠發(fā)達國家的外在特征而被無情地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而同時,我們對西方的禮儀又并未恰當引入,即便引入,由于文化傳統(tǒng)、體貌特征的巨大差異,學起來相當拙劣。記錄片中我們看到,巴黎和會期間,當時的中國外交官顧維鈞穿著不合身的西式禮服,滑稽地戴著比他的小腦袋大一倍的高筒禮帽,心神不寧地跟在西方大國外交家的屁股后面察言觀色,這一形象很恰當?shù)匕凳玖嗽跉W洲中心主義支配下中國的悲慘命運;我們又一度熱情洋溢地學習過粗野的俄式擁抱甚至親吻,當身材嬌小的中國同志被膀大腰圓的蘇聯(lián)老大哥抱著熱吻的時候,感覺那時兩國外交天天在上演"斷背山"!而近來的所謂"唐裝",中不中,西不西,漢不漢,滿不滿,地主不像地主,管家不像管家,那是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的一種怪異服裝,竟然僭稱為"唐",我們民族全盛時期的時代裝!"新文化運動"的改變了傳統(tǒng)禮儀的固有面貌,"文革"又將傳統(tǒng)禮儀狠狠地踩了十幾年。傳統(tǒng)的被瓦解了,西方的又夠不著,那就一無所有了。國務活動中尚且如此,小民的日常生活就更不用說。人多、資源少、擠公交車、擠"春運"、公共服務部門的衙門作風,長期的貧困……大大小小的不利因素侵蝕著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當代國民,F(xiàn)今呈現(xiàn)在世界文明人面前的中國人形象是怎樣的呢?令人羞恥的事情太多,相關報道太多,在此無法羅列,雖然承認這點很痛心,但蘇耀榮代表所說:"不少中國人常常被認為粗俗、野蠻、無教養(yǎng)"應該是實情。
同為東方古國,同為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和韓國要幸運得多。國學大師章太炎第一次游學日本時,見到日本的日常禮儀服飾,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曰:"吾復見漢唐衣冠!".在西化運動席卷全球的關鍵時刻,日本沒有發(fā)生類似我們"五四"這樣淺薄的民族虛無主義運動,雖有短暫的"鹿鳴館"時代的徹底歐化風尚,但很快被"和魂洋才"主張予以矯偏,在保守東方傳統(tǒng)價值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國家的發(fā)展。韓國在這一點上也做得可圈可點,從目前風行大陸的韓劇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覺到他們對傳統(tǒng)價值的珍視。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孔子禮儀文化夏令營 www.tbmh.com.cn/kongzi/
【糾錯】
閱讀上一篇:淺談禮儀之邦
閱讀下一篇:中國禮儀的分類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