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園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年,北京大學新生開學入校。一個男同學帶著很多行李,又要辦理人學手續(xù),苦于行李沒處放,所以在未名湖邊犯愁。這個時候,剛好一位老人路過,同學看到這位老人衣服很樸素,而且還戴著北大的校徽,覺得是學校的老校工,于是他趕快走過去:“老師傅,您能幫我看會兒行李嗎?我去辦手續(xù)。”老人欣然應(yīng)允,站在大太陽底下恪盡職守地等待一個多小時,那個新生才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對老人說: “謝謝您,老師傅!”說完,背起行李消失在校園深處。
笫二天,舉行開學典禮。當學校的副餃長上臺講話時,那個讓老人看行李的男同學驚呆了:給我看了一個多鐘頭行李的老者,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老先生!
這就是季老,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平易近人,沒有一點長輩的架子。
季老用自己的學識和為人贏得了廣大學子們的做重。季老的關(guān)門弟子錢艾忠就曾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天,錢文忠陪著季老在散步。因為散步會影響他人走路.所以季羨林從來不在大路上散步,總是揀小路走。這一次也是一樣,季老在小路上慢悠悠地走著,時不時和學生錢文忠聊幾句,看看周圍的一草一木。
走著走著,錢文忠突然覺得腦后好像有兩個眼睛一樣,一直在盯著自己,錢文忠以為是錯覺,就繼續(xù)陪季老散步??墒亲吡艘粫?,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錢文忠于是好奇地轉(zhuǎn)過頭,結(jié)果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自己身后已經(jīng)排起了一條長龍,全都是推著自行車的學生。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北大的校園很大,學生都是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經(jīng)常騎著自行車從一個教室趕到另一個教室。為了趕時間,學生們有時也走這條平時不會走的小路。沒想到正好碰到了季老在這里散步。學生都認識季老,于是大家便都下車,在季老后面慢慢地推著車走,而且沒有一個人不耐煩地按鈴催促。大家都安安靜靜地,沒有一個人發(fā)出聲音。因此季老一點沒有察覺。
直到走完了這條小路,季老的身影已經(jīng)消失在前方了.學生們才上了車,朝上課的地方飛奔而去。
多么可愛的北大學子們!感動,值得我們學習。
杭州國學夏令營認為他們對長輩的尊敬真是讓我們感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