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高三,大大小小的考試迎接而來,讓高三生應接不暇,面對這么多考試,有些考生可能會有些水土不服,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害怕考試的情緒,那么,怎么辦呢?
浙江大學夏令營認為首先,父母要學會冷靜、客觀地看待高考。升入高三后,“高考”就成了很多考生家中提及頻率最高的兩個字。不少父母為了能在明年和孩子一起享受金榜題名的歡樂,不但在生活上噓寒問暖,換著花樣地為孩子補充一些營養(yǎng)、強身健體,還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真空”般的環(huán)境,陪孩子每日苦讀。看著父母為自己精心努力的一切,孩子也許不會過多地表達什么,但心里卻會增加很多無形的壓力。
此時,父母要學會為孩子松綁,要讓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比較重要的考試,而不是決定命運的考核。在當下,成功、成才不一定要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才能實現(xiàn)。只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加上勤奮與努力的付出,就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其次,父母要幫孩子客觀地分析考試失利的真正原因。一些孩子懼怕考試是因為虛榮心作祟。由于高三的多次考試要進行年級排名,所以一部分成績相對較好的考生便會在心里產(chǎn)生莫名的壓力,患得患失以至影響正常發(fā)揮。對于這部分孩子,父母要弱化他們在每次考試后過分關注分數(shù)、排名的想法;要讓孩子明白,現(xiàn)在每次考試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查缺補漏,而不是比分數(shù)高低。只有將孩子的關注點從分數(shù)轉移到考核本身上來,才能消除他們對考試的畏難情緒。
另外,對于成績處于中游的考生而言,父母則要幫孩子克服因考試失利而產(chǎn)生的自卑情緒。面對欠佳的成績,這部分孩子習慣把原因歸結于自己腦子笨、能力低或考試題目太難自己應付不了等。一旦產(chǎn)生“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趕上別人”這種糟糕的心理暗示,孩子便很難再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慢慢地就會產(chǎn)生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念頭,最終喪失自信心。此類孩子的父母要幫孩子卸包袱、多鼓勵,扭轉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幫他們明白只要努力便會有所收獲。只要孩子明白命運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便會正視每次考試,主動改變現(xiàn)狀,有所進步。
最后,父母要幫孩子鍛煉意志品質,讓孩子明白不放棄的重要性。后面的時間里,孩子要經(jīng)歷的考試、挫折可能還有很多。在這過程中,有些人會因為高考的臨近而感覺時間緊迫。有些孩子覺得自己努力了很長時間卻收效甚微,看著其他同學大踏步前進,自己感覺很失落。這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讓他們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父母要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學習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過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效果才會顯現(xiàn)出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面對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困難和挫折,要生存,就要學會在艱難困苦面前不服輸、不言敗,不到最后決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