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成績下降?
孩子成績下降,家長一定很著急,肯定要問“孩子是否還能學好?”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存在問題的教育。家長應該這樣來問自己:“我是否能夠帶領我的孩子把學習學好?”
杭州萬達夏令營介紹,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guī)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認為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是我們沒有做好,孩子有問題而解決不了是我們該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時候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有把教育的責任歸咎于自己而不推脫給孩子的時候,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的教育是一場長跑比賽,而跑道的長度是孩子的一生。要想取得長跑比賽的勝利,不需要途中每一個階段都跑在前面,而關鍵在于贏在終點。所以,孩子目前的狀況并不能代表孩子的未來,尤其是幾次考試分數(shù)更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的背后必然有導致這個結果發(fā)生的原因。我們如果去關注結果,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結果已經(jīng)無法改變,家長該做的是在心態(tài)平和的情況下,冷靜思考產(chǎn)生結果的原因,并將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放在能導致孩子下次有一個好結果的過程上。
抓孩子學習的重點并不是成績這個結果,而是導致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的過程。一個平時沒有學好的孩子如果考出好成績,其實不值得高興,因為要么是靠運氣蒙上的,要不可能是作弊而獲得的分數(shù)。一個平時學習過程做得很好的孩子,如果考試考出了糟糕的成績,我們應該給孩子鼓勵和安慰,因為很有可能是孩子考試心理或者方法出了問題。但一般來說,成績不是考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有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結果。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肯定其優(yōu)點、特長、進步屬于加法,糾正孩子缺點、錯誤、過失是減法。孩子考完試,我們如果肯定他得到的成果,在這個成果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拓展知識,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因為這屬于正向心理循環(huán)的過程,容易讓孩子收獲自信和成就感。
在孩子考完試后,家長對得到的分數(shù)不聞不問,而是死扣孩子失去的分數(shù)和不會的題目讓孩子不斷地改錯、改錯再改錯,時間久了孩子會失去信心和興趣,并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樣就形成了負向心理循環(huán)。
上一篇:家長應該是孩子堅強的后盾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