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聽到很多孩子表示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因為在孩子看來他們的父母常發(fā)脾氣。一個常發(fā)脾氣的父親或母親,將收獲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孩子,是慢慢養(yǎng)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需要我們細膩的呵護。慢養(yǎng),才能教出更優(yōu)秀的孩子。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fā)火,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別讓孩子成為一只流淚的蝸牛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
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nèi)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此文送給所有正處于忙碌中的爸媽們。
別讓孩子成為一只流淚的蝸牛。
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他們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
沖子女發(fā)脾氣,會壞了孩子的性靈,讓他愈加愚笨福薄,還容易讓他得頭痛病等各種病。父母親注意不要對小孩發(fā)脾氣,生氣上火。不要用脾氣管孩子,你一用脾氣管孩子,你的氣火就跑到孩子的頭上,壞了孩子的性靈,在孩子的頭上加了一個"緊箍咒",生一次氣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緊箍咒"。
日積月累,“緊箍咒”越來越多,虛的緊箍咒就變成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頭痛病,做父母的年齡大了就會下肢腿腳痛,既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孩子性靈被牢牢的禁錮了損壞了,智慧無所從來,越想讓他學習好,他的學習會越來越不好,與家長的期望越來越背道而馳。
怨傷脾;恨傷心;惱傷肺;怒傷肝;煩傷腎。大家應該警醒,不要看輕日常的小小煩惱脾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人到中年一般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為煩惱不健康的性情所致。
1.如果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我們對他批評過多。
2.如果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我們總是挑剔他。
3.如果孩子喜歡對抗,是因為我們對他有敵意和強制。
4.如果孩子不夠善良,是因為我們是一個缺少同情心的人。
5.如果孩子膽小、羞怯,是因為他經(jīng)常被嘲弄、辱罵。
6.如果孩子不跟我們說心里話,是因為我們捉孩子的話兒把,翻老賬。
7.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為我們專制,沒有給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機會。
8.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
9.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傷,是因為我們的家庭沒有寬容和溫暖。
10.如果孩子不喜歡自己,是因為我們對他缺少接納、認可和尊重。
11.如果孩子不上進,不努力,是因為我們對他要求過高他做不到。
12.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為我們對他太溺愛,要什么給什么。
13.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
14.如果孩子退縮、逃避,是因為遭到了我們的輕視和打擊。
15.如果孩子懶惰和依賴,是因為我們替孩子做的事和決定太多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采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每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規(guī)律,尤其面對人,這種復雜的生物。他既有成長的共性問題的存在,也有其個性問題。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時也會及時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只流淚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