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在談到高考狀元的時候,常常都會講到兩個字:智商,我們總是認為他們在智商上面比較高,這是天生的優(yōu)勢,再怎么努力也沒有辦法超越。甚至有一些學霸,平時似乎也不用怎么聽課,有時候連作業(yè)都不做,考試照樣能夠拿提前交卷,拿第一。
很多孩子,對于這樣的學霸非常的羨慕,羨慕他們的自信和學習能力,會覺得自己永遠也比不上。同樣的,很多家長也很羨慕,很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學習上不用怎么操心,照樣能夠取得非常優(yōu)秀的成績。但是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卻沒有看到背后的努力。
我們說的智商,放到學習上,就是思維更加敏捷、學習效率更高、記憶力更好,有時候一些比較難的題目,甚至還能找到比老師更好更便捷的方法。但是這并不是天生的,這是來自于后天的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的思維方式一點一點的變得不一樣。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如果你平時都不怎么管孩子,孩子照樣能夠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那是真的撿到寶了。說明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從學校、同學、乃至周圍的環(huán)境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建立自己的思維和自信。但是如果孩子不能做到,家長只要教的好,同樣不會差。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話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適用。通過采訪全國68個高考狀元,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鑒!
01
他們熱衷的不是學習
而是思考
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理科狀元們往往都熱衷邏輯與推理;文科狀元們都愛閱讀,善表達,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為他們的愛好之一。
這種善于思考、渴望知識的習慣則源于父母在幼時的啟發(fā)。如安徽狀元孫萌的媽媽說“如果是一個場景,我們就盡可能帶孩子去體驗,讓孩子‘有感而發(fā)’,而不是胡編亂造”。
02
學霸也離不開愛的滋養(yǎng)
學霸們的背后并沒有一群舉著鞭子的虎媽狼爸。狀元們都這樣形容自己的父母——“寬松、信任、像朋友一樣”。
有段話很好地詮釋了愛與成績的關(guān)系——“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內(nèi)心沖突中消耗殆盡。
03
深受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們很少提起父母對自己口頭上的教誨,說得更多的卻是爸媽行動上的感染。
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么,就把電視關(guān)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04
習慣跟“自小獨立”分不開
老人常說:“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養(yǎng)育孩子也是這樣,學會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比你想象中厲害得多。
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采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05
因材施教
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在采訪中,可以看到,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但卻因為用對了人,并沒有遭來孩子的反感。
廣東狀元張恒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
“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06
飽讀經(jīng)典
擴寬思維
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jīng)典,這是許多狀元在采訪中提到的閱讀之路。
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yǎng)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
閱讀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閱讀的許多好處不言而喻:
1、能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
2、開拓視野,你不再局限與小小生活中的一隅,可以無拘無束地暢游古今中外,學識遍布四海,隨著讀書范圍的擴大,也會練就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和信念;
3、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
07
狀元必備一本錯題集
96%的狀元并不贊成“題海戰(zhàn)術(shù)”,但99%的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勤奮并不是獲取高分的金鑰匙,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松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么都做。
做題不在量在質(zhì),其實題型就那么多,把盲點都找出來就無敵了。
08
作息規(guī)律
熱愛運動
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作息不規(guī)律,經(jīng)常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fā)育。
以下場景大概是中學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
1、每天早上特別是第一、二節(jié)課上課時,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同學們在臺下呼呼大睡;
2、一到課間時間,教室里“倒下”一片或是一群人才匆匆去吃早餐;
3、還有一些同學屢屢因睡過頭而遲到,不光影響教學進度,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習。
采訪中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guī)律,平時也經(jīng)常運動。
09
比成績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
比起分數(shù),父母們更在意的是孩子對學習的態(tài)度,而除了學習之外,大部分爸媽都表示自己還有更為看重的東西。
安徽狀元丁雅琦的媽媽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她的道路無論怎么選擇,我都絕對支持!”——這句話幾乎代表了采訪中大部分狀元爸媽們的心聲。比起分數(shù),這些爸媽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健康、快樂、幸福感......
結(jié)語:看了這么多共同點,相信家長們已經(jīng)有了一些反思和慶幸,其實無論孩子是否為高考狀元,我們家長的目的從來都是讓孩子擁有幸福感,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幫到我們實現(xiàn)這個目的!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閱讀上一篇:4大被疏忽的兒童意外傷害,家長得長點心了
閱讀下一篇:河北一中學嚴查學生露腳踝,家長點贊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