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中國女排3-0擊敗俄羅斯!

這場比賽引起了極大熱議,包括“中國女排5連勝”、“朱婷搶著接一傳”等詞條,一度沖上了熱搜。

關(guān)于主攻朱婷,網(wǎng)友不住稱贊道:“朱婷14歲才開始接觸排球,18歲就打國家隊主力了……這大概就是天選之子吧!”
01
朱婷不是“天選之子”是她拼搏來的榮譽
在世聯(lián)賽中國女排對陣多米尼加的場次中,朱婷在比賽中一度不滿裁判的判罰,忍不住申訴。
她用不太熟練的口語和裁判解釋:“She touched my hand, I didn't touch the ball.”申訴對手打手。

雖然朱婷發(fā)音不標準,但大家看到了現(xiàn)在朱婷從小將成長到隊長,變化也是很大的。
朱婷作為中國女排隊長,司職主攻,參與的每場比賽中都盡受關(guān)注,球迷們曾為她辯駁“天賦異稟”都不能簡單地概括朱婷所付出的一切。
自從2013年正式入選郎平執(zhí)教的中國女排隊,2015年女排世界杯,朱婷首次獲得三大賽MVP稱號。2016年8月21日,朱婷又加冕里約奧運會女排MVP與最佳主攻。

直到《奪冠》上映,這部講述了中國女排一路走來歷經(jīng)的挫折與坎坷,也讓我們認識到了這個高高的94年女孩,身體里擁有多大的能量。
朱婷1994年出生于河南,家境貧寒,在2007年,身高超過了一米七的朱婷只有13歲,體育老師看到她的身高優(yōu)勢,就把她推薦給周口市體育運動學(xué)校。
打球的初衷本是為了改善生活,可沒想到憑借著心里的那股子韌勁,咬牙堅持,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奇跡。
最初朱婷去體校訓(xùn)練的時候,一度很不適應(yīng),除了每天辛苦訓(xùn)練導(dǎo)致身體上的酸疼,還有內(nèi)心的孤獨,大部分時間都在想家。

母親聽到她的哭訴,實在不忍心,說“讓娃兒回來吧”,但父親卻鼓勵她堅持下去。所以朱婷的那股堅韌勁兒,其實是來自父親對自己的影響。
她說在市體校的日子里消耗的能量大,再加上正在長個子,吃的也相對很多,爸爸得知她吃不慣學(xué)校的飯菜之后,就開始每個星期騎著三輪車給女兒送咸菜和饅頭。
就這樣,在父愛的支持下,她熬過了一次又一次汗水中的不可能。
相比于天性帶來的母愛,父親的角色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但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離不開父親和母親兩個人的共同參與的。

在《奪冠》有一個片段讓人很有感觸,女排訓(xùn)練中的朱婷總是一副“悶葫蘆”的樣子,不管郎平怎樣調(diào)動她的情緒,她連一句吶喊都叫不出來。
于是郎平非常生氣地問她:“你為什么打球?”
朱婷沒有回應(yīng),只是手上不停地練球。郎平的語氣又問了一遍又一遍,態(tài)度越來越嚴肅。

朱婷見郎教練快要生氣了,只能硬著頭皮回答:“為了我爹媽。”
郎平:“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
這個回答果然沒有讓郎平滿意,依然是一臉嚴肅地看著朱婷。
“成為你,這樣滿意了吧?”朱婷怒吼著說出這句話,因為她覺得郎平在問她一個毫無意義的問題。
結(jié)果郎平聽完,卻平靜地對朱婷說:“那你永遠也成不了我。”
02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書寫你的命運
一次偶然,郎平和朱婷聊到她的身世:從河南農(nóng)村走出來,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弟弟妹妹,家里條件不好,朱婷打球真的就是為了父母,讓他們的生活改變一下。

但她總沒辦法從排球中找到自己,甚至一次比一次差,再后來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該怎么改變自己。
郎平告訴她:"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你們應(yīng)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放開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聽完教練的話,她好像被一語驚醒。是的,我們成為不了任何人,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我們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為什么要成為別人呢?因為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嗎?還是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優(yōu)秀者?抑或是接替父母的志愿?
很多父母回想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總是有很多遺憾:喜歡鋼琴沒學(xué),想上大學(xué)沒考,立志寫書沒能堅持......所以他們寄托給孩子完成,托付給下一代去實現(xiàn)。

朱婷選擇排球確實是因為父母,但后來她從熱愛排球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回想起那段難熬的時間,她打趣道:“幸好我當時沒錢,有錢就自己買車票回去了。”
對于外界給予的“朱婷是天選之子”的說法,朱婷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回應(yīng):
“我不是天才,像我這樣瘦瘦高高的多了去了,排球不是我的唯一出路,堅持才是。”

有父愛托底的女孩,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都能坦坦蕩蕩,活得強大無比。
只要內(nèi)心強大不輕易認輸,不隨便放棄,縱使遇到千溝萬壑,自有一股篤定的力量支撐著她。只有找到自己,才能讓她成為自己。
“Nobody gets to write your destiny but you.”意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書寫你的命運。”
03
別插手孩子找自己的路
這個世界始終有一條潛規(guī)則:你必須先去成為什么,然后才能遇到什么。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或許成功,但絕不會精彩。

人們說朱婷是天才,只有她自己才知道,是一次次用熱愛顛起來的球才鑄就了現(xiàn)在的“朱婷”。
亦舒說:“我們都是自己的歸宿。”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更沒有理想模板,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打造你“心目中的好孩子”,ta可以自己成長,成為ta想成為的人。
人生的冠軍需要自己去完成,父母沒完成的理想也需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寄托給孩子,教育是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guān)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