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疼痛文學和廢話文學后,又火了一個新詞——阿瑟文學,翻譯下來就是有話不好好說,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得用宏大敘事的方式來講述。
“阿瑟文學”的原創(chuàng)人就是陳凱歌的杰作,在某綜藝節(jié)目《熟悉的味道》中,陳凱歌為了展示他們一家人獨特、文藝的交流方式,整個場面古怪到令人直呼“尷尬”。

既有和妻子陳紅談論詩詞文學的中式優(yōu)雅,又有管兒子(阿瑟arthur是陳飛宇的英文名)呼之欲出的洋氣,畫面之搞笑被人稱為“阿瑟文學名場面”。
01
網(wǎng)友:陳凱歌對他兒子好像“皇帝宣旨”
看完綜藝節(jié)目《熟悉的味道》那場片段的人,可能會知道這是陳凱歌慶祝和陳紅的結婚紀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話劇排練。

陳凱歌和妻子之間的晚餐閑談,可能是藝術家之間的默契吧,就旁人聽起來特別像文藝作家座談會上的說辭。
節(jié)目中陳凱歌為了給結婚二十年的陳紅準備驚喜,特地把遠在美國的陳飛宇call了回來,但陳紅匆匆和陳飛宇見了一面,就晾他在了一邊。

進門后,陳凱歌和妻子談論桌子上的餐食,“一點兒肉沫也不算什么,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看出它們是風味絕佳的美食。”

應該是生活了幾十年的默契使然,陳紅緊接著就聯(lián)想到了“玉米”——
“就像我們小時候那個爆米花,那么小小的一粒玉米,它是小小的能迸出這么大一朵花來,我覺得它是有巨大能量的。”
語畢,鏡頭切到站在黑暗角落里的陳飛宇,安安靜靜的樣子,隨即陳凱歌給了他個“指示”:“阿瑟,請坐!”
——阿瑟(Auther是陳飛宇的英文名)文學由此而來。

節(jié)目組本來就只準備了兩個椅子,以至于陳飛宇在桌子旁大量,也不知道該坐在哪里。
此時陳紅看著兒子走過來,就用勺子舀了一勺菜喂給他:“阿瑟,你瘦了,你不能吃胖點嗎?來,媽媽喂你!”
看著妻子還喂孩子吃東西,陳凱歌遞給筷子,下指令般地說道:“夾一塊肉吃。”就看陳飛宇唯唯諾諾、乖巧地夾了一塊肉放到嘴里。
吃完,為了繼續(xù)聆聽父親說話,居然單膝跪地抱著媽媽的肩膀,好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這一家三口的晚餐,陳飛宇好像是吃了,又好像是沒吃。
接著看到老婆孩子在身旁,陳凱歌又引用了托爾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網(wǎng)友戲稱:“整個場面既溫馨,又抓馬,還處處充斥著不和諧的氣息,讓不少網(wǎng)友在尷尬得腳趾摳地板的同時,無法平復笑得顫抖不止的雙肩。”
02
父親的角色不該是高高在上的
一頓飯的時間,這一家子像是各自設計好動作和臺詞,演完了這個家庭話劇。

陳凱歌看來是不太關心兒子的樣子,但還是會擺起家中管事人的架勢,一看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陳紅在陳凱歌的威嚴之下,也只是聽從的賢內助。
大兒子讀了商學院,成為了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小兒子自然可以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入娛樂圈。

陳凱歌作為知名大導演,陳凱歌當然會利用自己的資源人脈多次為他鋪路、搭橋,可惜都沒什么效果。
但“阿瑟文學”居然就這么讓他火了。
從前我們用“太子”來形容有權有勢的富二代,現(xiàn)在居然可以用來形容陳飛宇。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他爸爸陳凱歌的語氣行為真像個皇帝。

他們這樣的家庭更像是封建家庭中的大家長和唯命是從的夫人,陳紅對他是無比的崇拜者,所以才能在28歲嫁給44歲的陳凱歌后,選擇停下腳步照顧家庭。
陳凱歌也是個極其嚴厲的父親,對待兒子的教育問題從不含糊,尤其是不能反駁。在一些父子倆同框出現(xiàn)的采訪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陳飛宇的畏手畏腳,生怕說多錯多。

在尋常家庭中,通常都是父母地位相當,思想平等的,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也是會各司其職。
而像陳凱歌這樣的文藝家庭從小疏忽孩子的教育,就只能用威嚴去壓制孩子的天性,也許是會對他們造成陰影的。

對大部分家庭來說,養(yǎng)孩子這件事,爸爸是一個輔助的角色,那就要做好配合。盡量少跟孩子媽唱反調,關鍵問題達成統(tǒng)一的態(tài)度。
父親跟孩子之間,應該是彼此認可、理解,彼此愛著的。父親不應該是高高在上地站著,而是能蹲下身,平視著孩子的眼睛,跟他對話。

掃微信二維碼,實時關注最新冬夏令營動態(tài)
開心冬夏令營微信公眾號
開心夏令營小程序二維碼
開心夏令營顧問掃碼咨詢
常見問題
最受歡迎的線路TOP10
關注微信公眾號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