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郭麒麟25歲。
這一年12月24日,在第13屆澳門電影節(jié)上,郭麒麟斬獲澳門國際電視節(jié)“視帝”。
從著名相聲演員到觀眾喜愛的影視演員,他跨出了成長蛻變的一大步。
低調(diào)、謙虛、幽默、高情商,一路走來,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不斷向上,而他的家庭教育也為無數(shù)父母樹立了榜樣。
1、沒有溺愛的童年,卻養(yǎng)出懂事性格
郭麒麟,郭德綱的長子,一位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和星二代。
年輕又幽默的他,無論是圈內(nèi)的前輩還是同門師兄弟,無不對他表示贊嘆。
更有網(wǎng)友曾這樣高度評價:
“如果我的父親是王健林,我會比王思聰還高調(diào),但如果我的父親是郭德綱,我卻做不到郭麒麟這樣低調(diào)。”
這不僅是對郭麒麟的贊美,更是對其父郭德綱教導有方的敬佩。
父親的教育決定孩子的上限。
郭德綱對大兒子的教育,是外在嚴厲,內(nèi)在拳拳深情。
郭麒麟小時候挑食,只愛吃肉不吃菜,郭德綱就給他盛了一大碗白水煮菜。
郭麒麟嚎啕大哭,郭德綱也沒有縱容,而是讓兒子坐到一邊臺階上,并聲稱“別攪和別人吃飯”。
不僅如此,還事事講求規(guī)矩,從小事到大事,都一直是嚴苛教育。
無論是吃飯的規(guī)矩,還是不良的習慣,郭德綱總是以“一刀切”的方式,讓郭麒麟改正。
在郭麒麟學相聲后,郭德綱曾一度將他罵到凌晨4點。
只因他在岳云鵬舉辦的個人相聲專場中,作為助演選錯節(jié)目,沒能把現(xiàn)場氣氛調(diào)動起來。
事后,轉(zhuǎn)發(fā)郭麒麟的道歉微博,更是毫不留情面地痛斥他:
“你憑什么考慮不周?你對得起買票的觀眾嗎?”
在外人看來,郭德綱對這個大兒子,實在是太“狠心”了。
但只有郭德綱知道,這種嚴厲是處于愛。
“在家里把他教訓好了,遠比出去以后讓別人打更心疼,如果你舍不得管他,在外面一定就會有人舍得管。”
人前,他是風光的德云社“少班主”;人后,他挨的罵聲,遠比享受的風光要多。
溺子如害子,慣子如殺子。
父親的教育,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父親的嚴苛、用心,是讓孩子在規(guī)則中,成人成才,成為更好的自己。
郭德綱曾教訓郭麒麟,“人要把自尊和臉面自己先撕下來,然后靠實力再慢慢貼回去。”
熬過冷場和逆境,才能獲得無數(shù)德云社粉絲的喜愛;熬過一次次的沉淀的過程,才能在演技上大放光彩。
郭麒麟,真的帥爆了。
2、讓孩子在挫折中磨煉自己
孩子的成長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
父母再愛孩子,也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長,所以應該讓孩子獨自去面對。
只有經(jīng)歷各種挫折和磨難,孩子才會變得勇敢和堅強,才能成為未來的強者。
因而,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能力,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激烈的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挫折情境,給孩子磨煉的機會,從而提高他應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挫折教育,讓孩子體驗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激發(fā)自身的潛能,養(yǎng)成積極面對問題、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來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毅力和韌性。
但挫折教育不是刻意打壓,而是面對困難順勢而為,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例如,孩子在考試失利時,可以告誡孩子:“正確地面對失敗、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前進,也是一種成長,我們很欣慰。”
讓孩子從父母肯定、信任的態(tài)度中獲得強大的動力,充滿信心地參加各項活動,以堅強的毅力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而且在教育的過程中,根據(jù)孩子的特點來進行因材施教,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去嘗試自己解決難題困境,進而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好。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曾說:
“挫折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關(guān)鍵在于他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
因此,讓孩子正確地看待挫折、對待挫折才是挫折教育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