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于正的新劇《尚食》開播。
以明朝尚食局里的故事為主線,劇里美食制作的場面以及最終所呈現(xiàn)出現(xiàn)的畫面都很專業(yè)。
然而來到人物部分,就開始經(jīng)不起推敲。
尤其是女主吳謹言,拿到華鼎視后之后,她的演技似乎還只停留在:瞪眼、發(fā)呆、抖三抖。
01、“魏瓔珞”的紅利還能吃多久?
2018年,于正的新劇《延禧攻略》開播。
不同于以往古裝劇女主的“柔”,吳謹言所飾演的魏瓔珞,拿的是“黑蓮花”的大女主劇本。
于是,“我,魏瓔珞,天生脾氣不好惹”火遍了全網(wǎng)。
她不僅“剛”,還足智多謀、重情重義。
在腥風血雨的后宮里,她懂得審時度勢、更懂得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正是這股不懦弱的狠勁,每一集都能引爆觀眾的情緒點。
解氣、颯爽、又讓觀眾又代入感,《延禧攻略》順利成為2018年最火爆的電視劇。
而劇中女主吳謹言,也因為這部劇的大火,身價不僅水漲船高,還因此囊獲了華鼎視后的大獎。
然而,吳謹言真的實至名歸嗎?
并不盡然。
人設的討喜,老戲骨前輩的指導,劇本的“量身定做”,吳謹言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
然而,離開“魏瓔珞”的濾鏡,吳謹言卻“輸”得一敗涂地。
與聶遠聯(lián)袂主演的《皓鑭傳》中,有一場悲傷的哭戲,她的母親被扔在井里,她傷心欲絕,哭得非常浮夸,面部猙獰,只有干嚎沒有眼淚。
這“敷衍”的演技,很快引起了觀眾們的不滿。
有網(wǎng)友質疑:“母親都沒了,眼淚都沒有?”
不僅如此,劇中她的表情起伏要么非常浮夸,要么就非常的苦瓜臉。
和郭曉冬合作的《你是我的答案》也是非常地讓人出戲,劇情、人設直接勸退觀眾三尺。
而她搖頭晃腦的演技也讓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演技真的讓人尷尬的發(fā)指。
業(yè)內(nèi)笑稱她是第二個anglababy,然而不加以努力,假以時日不免會登上TOP1的寶座。
吳鎮(zhèn)宇曾說:“高級的戲,不會用統(tǒng)一的動作和模式來表演。”人都有惰性,演員更是無例外。
習慣性動作是演員的安全區(qū)域,然而影視是藝術的綜合體,千篇一律的表演模式,只會讓觀眾看膩。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員的演技是停滯不前還是有所突破,他們是最直觀的感受者和審判者。
流量和熱度終究會過去,能力和勤奮才是一個演員走的長遠的根本之策。
02、能力的培養(yǎng)是安身立命之本
雞蛋,從外部打破是食物;從內(nèi)部打破是生命。
外部的力量是壓力,內(nèi)在的迸發(fā)是成長。
遇到挫折,不能被動消極地等待別人的督促和援助,而是要迎難而上,主動面對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成長和新生。
而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能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過:
如果家長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jù)分數(shù)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
唯分數(shù)論下,只會使得孩子成為“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比起生硬的知識搬運,有意識的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
因而,父母應該讓孩子認識到,能力對于一個人的一生所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要讓他自己能夠自覺地重視起對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習的目的是增強各種各樣的能力,而不單單是學習知識,更不只是考試分數(shù)。
比如,做事的能力能讓人更好地處理遇到的事情,更多地解決問題;交往的能力,將能使人更好地與人交流溝通,從而更快地融入到集體之中;創(chuàng)新的能力,將會使人的思維得到鍛煉,并得到不斷發(fā)展。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孩子一生的立身之本。
有些人認為孩子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慢慢培養(yǎng),所以在小的時候不用著急,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不僅是交往能力,其他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都要在與知識的學習中同步展開。
在學中做,做中學,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學以致用。
03、勤奮,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高爾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在于自己,但是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在于自己有這些,而是要在于努力付出。”
使孩子養(yǎng)成勤奮的好習慣,是孩子看得更遠的基石。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xiàn)特征,而如何培養(yǎng)孩子勤奮好學的品質,還需要家長的不斷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做好示范。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繼而也會延續(xù)到之后的學習習慣中。
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意識”。
目標是方向,目標是動力。目標定位要清晰,目標要合理、要堅定。
在學業(yè)上有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升學,比如考上什么樣的大學、高中、初中等,也可以是階段性的目標,比如一個學期進步多少名次、每門功課的月考成績上升多少等等。
只有明確一定的目標,才能堅定前進的信念。
平時家長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有計劃性、有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以表揚為主,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及時加以鼓勵,從而讓孩子養(yǎng)成“勤奮好學“的好習慣。
并且要懂得耐心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以及給予解釋。當孩子提出各種稀奇的問題時,父母不要段他的話,打擊他的自信心,而是表揚他觀察得很仔細,然后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給孩子解答。
孩子喜歡提問,喜歡追根究底,父母要表揚他是一種愿意動腦筋思考的表現(xiàn)。正確對待孩子的各種問題,有利于保持和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更能讓孩子好問好學,思考問題。
如果家長訓斥或者不耐煩,那么孩子的好文好學的火苗被澆滅,求知欲也將逐漸消失。
最后要教會孩子學習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習事半功倍,孩子有信心才能堅持學下去。學習方法可以我發(fā)的視頻中找,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調整。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父母的幫助、引導,在勤奮中成長,在勤奮中掌握一定的能力,才能掌握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