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32歲的“赫敏”艾瑪·沃特森亮相第7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頒獎禮。

從活動現場流出的照片來看,我相信大家的表情一定是這樣的↓
以至于有不少網友感慨:曾經精靈般的90后女神竟然這么快就臉崩了,女神也老了。
網友發(fā)出了各種猜測:有人說是吃素的原因,有人說是太瘦了,但是有評論說“一看就是嗑*了!”,不過這種惡意揣測確實很過分了。
但站在紅毯上的艾瑪看上去很開心,面對著鏡頭展現燦爛的笑容,走起路來灑脫帶風,一改以往溫婉的氣質美女風格。
大眾對艾瑪·沃特森的印象都還停留在電影《哈利波特》中鬼靈精怪的赫敏身上,其實艾瑪沃特森不僅是一名演員,她是學霸、是聯(lián)合國婦女親善大使……
一、從魔法少女到學霸女神
提起艾瑪·沃特森,她是一位頂著一頭濃密蓬松的棕色長卷發(fā),忽閃忽閃地眨巴著大眼睛,一位集聰明、智慧、傲慢、可愛、勇敢、果斷于一身的魔法少女。
是的,她飾演的赫敏,讓全球觀眾認識了她,也從此記住了這個靈動驚艷的小女孩。
從小塑造出了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不僅僅得益于機遇,還得益于她的天賦和努力。
拍戲的時候總是一條過,因此獲得“One-Take Watson”的外號,甚至連哈利、羅恩的臺詞都會背。
電影里的那個天才少女赫敏,在電影外,就是艾瑪本人。
哈利波特的馬爾福扮演者Tom就曾說過,“如果你問我,由于工作的性質錯過了什么,我不會說是各種派對和學校出游,而是我沒有去上高中,我真的非常后悔。艾瑪在拍三部電影之余,考試還拿到了9個A。”
事實上,艾瑪·沃特森的高中畢業(yè)成績是8個A+,2個A。并得到了牛津、劍橋、布朗大學三所大學的offer。
她選擇了布朗大學,在學校里和普通學生一樣,整天抱著書奔走在教室中。在讀大學期間,艾瑪所有的科目也都是A。
既有表有里,艾瑪·沃特森打破了往常人們對女演員的偏見。
除了學霸和演員這兩個身份之外,艾瑪從來不滿足于自己的現狀,她的人生就是做更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不停地挑戰(zhàn)自我。
她熱愛閱讀和寫作,學習過馬術、跳舞、歌唱,還是一名瑜伽冥想教練。
她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作為聯(lián)合國婦女親善大使,身體力行地呼吁男女平等。
在2014年,她發(fā)起致力于女性發(fā)展、維護女性權益的團結活動“He For She”,并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演講。
一度有傳聞說英國皇室的哈里王子追她,民眾們也熱情地期盼著王子早日把她娶回家,可是艾瑪表示想當公主不一定要找個王子。
她,艾瑪·沃特森做到了,她本身就是一個女王。
上得了聯(lián)合國,下得了紅毯時裝周,長相與氣質俱佳,魅力與能力并存。
勇敢而智慧的艾瑪·沃特森,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她發(fā)光發(fā)熱的人生,更是對每個女孩的激勵,尋找自我,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二、美人在骨不在皮
從小赫敏到今天的艾瑪·沃特森,她身上固然有著幸運的明星光環(huán)。
但真正成就了她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莫過于淡泊名利、腳踏實地的處世信條,以及對自己人生的牢牢把握。
她懂得如何取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因為靈魂的高貴往往比財富來得更重要,只要內心充實而滿足,每個女孩都可以成為美麗的公主。
她的努力和堅持,成就了今天的她!
1
2013年,前國家跳水運動員田亮帶著女兒田雨橙(森碟)參加綜藝節(jié)目后,網友們便對森碟十分關注,遺傳父親的運動基因,跑得很快,被網民稱為“風一樣的女子”。
后來森碟為電影《神偷奶爸2》配音,參演過電影《捉妖記》,正當大家以為森碟會往娛樂圈發(fā)展的時候,森碟就這么就消失在了大眾視線里。
轉眼之間,森碟也從曾經的那個小女孩蛻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元氣少女,她運動方面的愛好尤其多:滑板、沖浪、沖浪、標槍、攀巖等樣樣拿手。
這其中最喜歡的就是網球了,接受專業(yè)的訓練,看森碟打球姿勢帥到爆,手臂線條也實力霸屏。
做自己喜歡的事,并把它做到最好,在成長的路上,森蝶綻放著活力四射的光芒。
健康且陽光,溫柔且堅強,不得不讓人感嘆,森蝶真是成長得太美好了。
2
很多人對董卿的第一印象是:央視一姐,春晚大氣端莊的主持人。
從她身上可以看出,女人的高級美都是有靈魂的,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來源于知識同行而不是獨行。
曾經的董卿因為長相不夠出眾而十分自卑,但是如今的她可以驕傲的證明,老天賦予她的容顏,她從來不以為榮,因為容顏易逝,真正活得漂亮的女人,引以為傲的是她的才情。
用這樣一段話形容董卿再適合不過:
歲月滄桑,時光荏苒,摧毀的可能是女人的容顏,但時間再無情,也削不去“書女”的風姿,也無法沖淡書香里走出來的女子的雅致和輕盈。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便是她的樣子。
三、發(fā)現自己并創(chuàng)造自己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特說:“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知道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且懂得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在于看到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
現在社會內卷嚴重,競爭無處不在,讓家長和孩子都充滿焦慮。如果成功的標準具有唯一性,人人都往一條路上擠,那很容易讓我們失去對于孩子獨特性的發(fā)現。
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幫孩子找到自己內心的“火花”」
《養(yǎng)育女孩》一書中,提到了一個“火花”理論:“幾乎所有的兒童和青少年都具備某種潛力——興趣、熱情、天賦或者關注。而這一切若能得到支持,就能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歡樂,為他們提供動力和指明方向。”
無論是具備繪畫、運動、音樂等特長或天賦;還是某項特別突出的能力或優(yōu)秀品質、能夠勝任某項任務,這些都是孩子生命當中的“火花”。
這些火花如果能夠被好好把握,最終將成為推動孩子進步的巨大能量。
「通過提問幫孩子找到人生目標」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教授曾指出,家長可以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目標。
比如下面這三個重要的提問:
● 我對什么有興趣?/我做什么事最享受?
● 我最擅長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
● 這世界需要什么?
通過對話,孩子會逐漸發(fā)展出自己的目的感。而一旦孩子有了想法,家長應該盡己所能去幫助他們繼續(xù)發(fā)展。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每一個選擇都值得尊重,大人不該以分數或成績?yōu)槟繕?,去衡量他們的答案是否熱門/冷門或好/壞。
「鼓勵孩子自主探索」
家長不妨在設置好底線的前提下,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并提供資源,尊重孩子的決定、鼓勵他們自主探索。
但與此同時,要為孩子分析所做選擇的利弊,讓他們明白每一個選擇背后所需承擔的責任與可能后果。
無論這個世界怎么快速變化,我們都必須要幫助孩子找到跟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以“一生”為緯度的成功。
愿每個孩子都活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