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機關: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當時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出現(xiàn)了許多諸侯國,像古希臘的城邦一樣,這些諸侯國在爭強稱霸的爭斗中,都注意籠絡人才,這些人才稱“門客”,有的是出謀劃策的謀士,有的是武藝高強的武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很多雜技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是諸侯的門客和武土,他們以一技之長,投身公卿大夫,并不完全為了表演,在關鍵時候,往往以其技輔助主人,創(chuàng)造出一些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諸士善技”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特點。列國兼并激烈,群雄角逐,競相養(yǎng)士,這些士中當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的說客為特征,但更多的是身懷奇技異巧或勇力過人的大力士。這些就為雜技藝術的正式形式,提供了技術基礎。
戰(zhàn)國四公子及秦相呂不韋養(yǎng)士皆以千計。這里面武士、甲士、力士都為雜技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鬃拥母赣H叔梁紇,曾雙手托住城門的千斤閘,以力聞名諸侯。
齊國公子孟嘗君被秦王請到秦國軟禁起來,孟欲逃歸,他托人向秦王寵妃求情,那妃子要孟送她名貴的白狐皮襖。孟只有一件,已經送給了秦王,因此很為難。幸好他帶的門客有位善縮身之術者,從狗洞爬進王宮偷出了那件皮襖。這位門客之技可謂后世雜技“鉆圈鉆筒”之始。妃子得了白狐裘,說動了秦王,放了孟嘗君。但孟剛走,秦王又后悔了,派兵追殺。孟嘗君率眾到了秦國邊關,該關規(guī)定雞鳴才開門,時值半夜,雞自然不會叫,追兵立刻即至,可謂危在旦夕。幸好門客中有位口技家,他的幾聲惟妙惟肖的雞叫,引得四郭荒雞齊鳴,守關人迷蒙中以為到了開關時刻,開關放人,孟嘗君得以逃離秦國。此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98年,《戰(zhàn)國策》上有記載。正由于有此一段因緣,像京劇界奉唐明皇為祖師一樣,中國的口技藝人所供奉的祖師爺就是孟嘗君。
根據(jù)《列子·周穆王》的記載:“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所謂化人,就是幻人,他自由出入水火,隨意貫穿金石,懸空不墜和穿墻入壁,都是幻術節(jié)目。
劉向的《列女傳》還記載了戰(zhàn)國(前475~前221年)時代的遁術:齊宣王有次在宴飲中與鐘離春閑話,鐘離春故意眩技吸引宣王,說:“竊常喜隱。”“齊宣王曰:‘隱,固寡人之所愿也。試一行之!’言未卒,忽然不見。宣王大驚……”這位鐘離春顯然是位善為遁術的方士之流的人物。春秋戰(zhàn)國“諸士善技”的局面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雜技的鼎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