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美國歷史和社會,不僅每一屆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精彩紛呈,在整個總統(tǒng)競選過程中,候選人也要面臨上百次的演講機會和電視辯論等挑戰(zhàn)。
縱觀美國歷史和社會,不僅每一屆美國總統(tǒng)的就職演說精彩紛呈,在整個總統(tǒng)競選過程中,候選人也要面臨上百次的演講機會和電視辯論等挑戰(zhàn)。而美國的社會活動家們更是個個能言善辯,具有強大的政治號召力,膾炙人口的《我有一個夢想》等演講史上的名篇也是屢見不鮮。
演講力對個人的成功有著重要作用。大到競選總統(tǒng)州長,小到應聘求職,無論是向別人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還是展示自己或推銷本公司的產(chǎn)品,歸根到底,還是要能夠“說服別人”。而且,美國人喜歡新鮮感,經(jīng)常變換居住地或者職業(yè)。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或者一個新的崗位,良好的演講力能夠使人更快融入環(huán)境。而演講力就是邏輯思維、幽默感和社會閱歷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甚至可以說,在崇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演講力就是他們的立身之本。
確實,從整體上來說,美國社會非常重視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演講過程中,從著裝、形象、講稿、語音、語調(diào)、音量,到面部表情、眼神交流、適時幽默等,都要做到恰到好處,演講才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這樣的能力更多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獲得。美國演講力培訓是從娃娃開始的
美國的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口才
實際上,美國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位美國中學校長曾說過,美國學生受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且還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受歡迎的人。他們認為,口頭表達能力是現(xiàn)代復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質(zhì),指導學生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能言善辯的能力,成為美國教師基本的教學職責之一。
美國的課堂更加注重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許多美國教育工作者認為,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和表達看法,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
從小學開始,很多課都是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來進行,并且在搭配學生時,老師會注意將內(nèi)向的學生跟健談的同學進行同桌搭配,從而帶動全班的討論氣氛。而且,美國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口才方面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老師的意見以表揚和肯定為主,不輕易表達否定意見。學生在發(fā)言時,老師注意傾聽,并以微笑、點頭等肢體語言鼓勵和肯定學生。二是老師常常能夠提出一些有爭議性和啟發(fā)性的題目,以提高學生參與討論和表述意見的興趣。而且美國從小學到大學,課堂參與程度都是直接關(guān)系到某門課的期末得分,會占總分的10%左右。這不僅是每天的考勤,還包括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參與討論,積極回答問題,讓演講力的培養(yǎng)獲得制度上的保障。
進入中學后,美國不少學校還開設辯論課的選修課程,而且很多課的最終得分十分看重當堂的陳述部分,也就是說跟學生的演講力直接掛鉤。喜歡《變形金剛》的觀眾一定記得,在山姆的高中課上,本來他關(guān)于爺爺探險的陳述得分只能c,但他再三懇求老師,最后老師給了a-,才讓他有機會買到大黃蜂。此外,中學生有很多機會來鍛練口才,最近一些年來在中國開始流行的“模擬法庭”和“模擬聯(lián)合國”在美國各個學校早就積極開展,學生們需要扮演辯護律師或者某個國家的“聯(lián)合國代表”,在一系列案件或者國際熱點問題上展開有力的演說和激烈的辯論。而各類學生社團的領(lǐng)袖,包括學生會的主席,都必須通過競選演說,才能由會員們投票表決,一決高下。
中國人的演講力為何稍遜一籌
歷史上中國人并不缺乏演講技巧。今天的中國人何以給人演講力遜色的感覺?
首先,中國的學校教育仍然以應試為重點,學生集中鍛煉考試解題的能力,而演講力無關(guān)考試成績,自然得不到訓練。耐人尋味的是,許多中國學生外語演講能力好于漢語演講能力,這是因為外語有口語考試,需要訓練與演講力有很大關(guān)系的口語表述能力,而漢語反倒沒有這方面的考試。
其次,國外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學生就會面對眾多競爭性的社會活動,如社團競選、課外活動組織、籌款等等,這些活動一般都由學生自治、自發(fā),且?guī)в懈偁幮再|(zhì),組織者的組織力、號召力和感染力是活動能否圓滿成功的關(guān)鍵,而演講力則是其中決定性的能力之一,因此他們在這方面可謂實踐出真知。與之相比,國內(nèi)學校里這類活動、競爭本就稀少,不少學校還因?qū)W校、老師的大包大攬,競爭性大打折扣,既然一切“內(nèi)定”,能不能說、說得能不能打動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
此外,國外成年人走上社會后,不論從政、求職、經(jīng)商或從事慈善事業(yè),在大庭廣眾下把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講明白,爭取公眾支持,是經(jīng)常性地的需要,演講力自然成了必需技能。而在中國,一個人更需要的必備技能是說服上司等個別人,而非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這樣一來,他們的口才未必差,卻因缺乏“大場面”的實際閱歷,而在演講能力上遜色一籌。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