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半,當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的時候,濱州市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們已經(jīng)開始了一天的訓練。這些孩子中,最大的上高中,最小的才上四年級。
這個時間起床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15歲的賈奕璇每天會把鬧鐘定在5點15分,這也是學校規(guī)定起床的時間。鬧鈴一響,賈奕璇馬上下床,半睜著眼睛穿上衣服,跑到操場。這時,她還未完全清醒起來。學校競訓科一位負責人笑著說,他們現(xiàn)在正是貪睡的年齡,一分鐘也不愿意早起。“誰也不忍心,但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性。”
早上的訓練一般是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訓練完,學員們又開始了一上午的文化課學習。中午稍微休息一會兒,下午2點半,他們又站在了訓練場上。沒人統(tǒng)計一下午的訓練他們會被摔倒過多少次,汗水流過多少,但這時的汗水早已濕透了孩子們的訓練服。
訓練科科長劉春華說,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中旬是冬訓時間。冬訓是提高成績,儲存體能的最好時機。這個時候,各項比賽都已結束,隊員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來。
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下午3點,學校的柔道館里已是熱火朝天。還未走進大門,就能清晰地聽到一陣陣“撲通撲通”摔在地上的聲音。在柔道館中心位置,柔道隊教練伊健旭正在手把手教小隊員們技術要領。訓練剛開始半個小時,大顆的汗珠就順著伊健旭的額頭滾落下來,訓練服濕透一大塊。他氣喘吁吁地說,要想出成績就得多想、多練。伊健旭透露,一個學員從練原始技術到入門大概需要五六年時間,吃不了苦,是絕對練不出來的。
冬訓在即,柔道隊張忠秀帶隊外訓交流,旨在尋找對手,提高訓練水平,據(jù)悉,今年春節(jié)他們很有可能就在外地過節(jié)。
外地學員半年 才回一次家
濱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柔道隊成立于1989年,24年間獲得眾多榮譽,徐玉華、徐麗麗姐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從1995年到現(xiàn)在,濱州市柔道隊保持著全省團體第一的成績,為山東省隊、國家隊輸送了大批人才。隨著競訓水平的快速提升,濱州柔道隊在全國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外地學員慕名而來。
鐘鼎來自湖南,今年16歲,在濱州柔道隊已經(jīng)學習了一年。前兩天在剛剛結束的一個湖南柔道賽事中獲得-54公斤級冠軍。一年前,他首輪即被淘汰。“在湖南時,教練教的一些技術已經(jīng)過時。來這后很多地方都是教練改正過來的。前兩天回去比賽碰見以前湖南的老師,他們都表示一年來我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進步。”
劉堯今年15歲,是個典型的四川妹子,來學校兩年,教練評價她能吃苦,肯下功夫。在今年的山東省柔道錦標賽上劉堯獲得-57公斤級冠軍。同樣15歲的阿爾孜姑·麥麥提比她早來半年,就在今年獲得過新疆自治區(qū)柔道錦標賽-52公斤級冠軍。
兩個女孩花樣年華,雙手卻布滿老繭,一眼看上去,手掌明顯厚重許多。她們說愿意吃苦,只為摔出名堂。腿傷了練上肢,手傷了練腿力,她們說留在這的人沒有怕吃苦的。為了冠軍,她們形成了異于常人的堅韌性格。
像他們三個這樣的外地學員,每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回家總是短暫的,因為訓練已經(jīng)成了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從小背井離鄉(xiāng)的生活鍛煉了她們的獨立性,原本扎在父母懷里撒嬌的年紀,他們卻選擇在訓練場上摔打自己的未來。
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柔道館里懸掛著徐麗麗姐妹倆的巨幅照片,這激勵著隊員們付出更大的努力,趕上、甚至超越她們。